close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對於社團的事情有了這樣心態上的轉變
或許是享受過了被照顧過了也回饋過了
想要挑戰一種新的視野跟方法來與學生團體互動

關於那些青春感動與熱血的夥伴關係 我覺得這一直是大學生社團維繫最重要的命脈
不管是利用技藝性還是服務性還是連誼性上當作學生團體的主軸
這樣情感與氣氛的經營仍舊是"社團"這樣的模式中
不斷讓大家推進的一塊 老實說過去的五年來這不知讓我的大學生活多了多少好美的回憶
當這些元素被抽離的時候 社團好像就變得很不學生團體
而那些原本要往目標前進所謂遭遇的艱困 也會因為沒有東西可以代償而顯露出來
久而久之對於原本就脆弱的這個族群來說就很容易崩解了

代償這件事情其實是很重要的 朝目標前進的路上如果要利用相對正確
或是相對有效益的方法學來進行的話 往往都會遇到很大的苦難
所謂的苦難不外乎是大家的意志力 向心力等東西所要去對抗的情境
然而矛盾的是在這樣代償的過程當中 絕大部分的學生團體都存在著一種框框
那就是"把自己當學生看"這件事情 這並沒有錯 
因為這是一種合情合理也應該要出現的妥協 如果以正常優秀且成功的社團運作
80%的力量擺放在讓社務順暢運轉與社團氣氛營造
20%的力量放在創新改革與突破 這已經很夠了

過去的我也是以近乎這樣模式來經營 而隨著年級的增加後方的比例越來越重
但無論如何都還是維持在學生團體的角色來看待
一直覺的關於人的事情無法單純化 害怕跳離這樣的框框
直到大四下開始讓自己疏離學生團體之後 才發現或許有其他的可能

回到那些青春感動與熱血的夥伴關係所造成的代償
為什麼要以80%去代償20%呢?這是很有趣的問題
當我們不斷被框框所保護 有限的刺激就可以不斷被放大的同時
為什麼沒有人可以用純粹非學生的角度 來刺激學生團體的成長與走向呢?
這個族群是否真的如此脆弱 是否真的不能跳離框框?
把舊有概念拆解的勇氣是否能夠超過
那些被情感與"學生"這個概念所保護的稚嫩與自以為是?

我想知道答案 所以要讓自己在工作上轉變成另一種純粹
把框框以外的視野放在priority的第一位
然後去碰撞出新的火花

至於那些 青春感動與熱血的夥伴關係
我已經擁有了太多 可惜生命太短 想要嘗試的太多
只能在此暫時放下那樣的羈絆的priority了

然後學著長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殷小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