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替自己的口渴找藉口,這部戲是下酒的,只是配的不是烈酒的激情狂醉,而是在小口小口的啜飲當中,伴隨著間斷的嘆息與chaos。即使我仍想掙扎七年級生還是有著許多有別於舞台上的文化標籤,但無法迴避的,我們都看到了部分的自己被切割成片段丟上了舞台,拼湊出這個晚上的故事。
試著梳理一下。
「倒數計時這件事情本身就沒有什麼意義,沒有什麼因為這個倒數結束,也沒有什麼因為這個倒數而開始。」
其實跟生活週遭的很多事件、話語或文化一樣,好像有一個固有的公式或儀式要等著我們去執行。我們總是不知道我們究竟真正為了什麼要到那裡、為什麼要作或為什麼要說。就像參加一個不怎樣熟悉的朋友的生日會,跟著大家拍著手唱著歌;就像考完試總得跟著交頭接耳討論答案,然後哭喊自己考得很差;就像我們總是會嘗試寫一些文章(就像現在),即使我們也常常不經思索的打出寫給自己文字,卻總會再不久之後頻頻回頭,看著推文與人氣,期待有人可以回應。
好吧,我得承認有時候我們會存在這樣的說法:只是單純覺得有趣,或是很自然的就跟大家一起去作了。我們從以前到現在一直都是這樣啊?沒什麼好,也沒什麼特別不好。
有趣的是,當我們仔細一想卻又發現,我們往往並不會真的因此在這個事件之後得到或失去一些什麼。可是我們都一值很執著,好像不這麼做或不隨著大家這樣吶喊,我們就會失去跟這個世界與這個世界的人們的某些連結。更有趣的是,我們總是很少赤裸裸的去想,因為有時候我們早已知道答案,而去閱讀這個答案的我們發現自己荒謬得可笑,彼此之間疏離得可悲。
然而這件事本身沒有對錯,梳理的本身也算不上一種批判,只是我們再誠實面對的過程當中總會發現自己的某些片段,而這個片段往往是我們不太願意去接受或根本就是我們本身會掛在嘴邊嘲弄的自己。
還沒寫完 = =
- Nov 27 Tue 2007 02:03
夜夜夜麻--關於我們的文化標籤(1)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